2月16日,媒體稱,央視主持人柴靜在美國產下一女,日前回到中國。記者還獲悉,柴靜為女兒起名叫柴知然,但願以後她不僅“知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柴靜美國生女的新聞這兩天無論是在微博還是網絡上,都被炒的挺火熱。這個一貫以女文青和女公知以及女強人身份出現在電視觀眾面前的央視人,終於也被公眾以娛樂消遣的方式“茶餘飯後”了一把,討論的焦點倒不是她生孩子這件事情,還是她把孩子生在美國這件事情上。
  之所以大家把目光聚焦到柴靜把孩子生在美國這件事情上,除了她央視人的身份之外,更是和柴靜在電視圈和公共知識分子圈內的名氣有關。不論是博客時代的柴靜還是後來寫《看見》的柴靜,她給大家留下的感覺都是在柔弱外表下有一顆對祖國寄予深深感情和熱望的心,似乎所有人都能體會到她對改變現實的焦灼,對轉型期中國社會現象透徹觀察和領悟後的各種建議和領悟,而這些在加上“央視美女記者”、“當代林徽因”等浮華榮耀,大眾媒體就這麼輕而易舉的將一個圈內人給定型成了一個女公知的形象。
  如今,女公知美國生孩子去了,自然往日里對柴靜抱有極大個人理想人格期望的文青、憤青、左青們都有點忿忿不平了,甚至個別人還要破口大罵,稱其為“叛徒”、“虛偽到極點的人”……
  其實網絡上出現這樣的聲音並不稀奇,在一個極容易給人貼標簽的社會裡,作為公共人物的柴靜,一個在央視平臺上成名起家的女人,把孩子生在美國,這本身就是一個蠻有趣的社會新聞,人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是筆者認為,可以發表自己對於愛國和把孩子生在哪裡有沒有必然聯繫的看法,但是不能將這個事情無限制的上綱上線,甚至拔高到生孩子和愛不愛國必然是絕對有聯繫的高度,這就有點把柴靜太拔高了,也把愛國的內涵理解的太狹隘了。
  愛國不是看把自己的孩子生在哪裡,而是看這個人為國家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做了哪些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價值觀傳播或者實際的事情,柴靜作為一個媒體人,一直用自己溫情而又充滿力量的文字影響著諸多年輕人,不論這種影響是大是小,僅僅憑她一個弱小女子的思想和文字,能夠在現代多元價值文化成長下的年輕人堆里聲名鵲起,起碼也說明她真的是對這個社會的年輕人產生了正能量的影響,這也是她愛這個國家的表現。
  至於說生孩子要在哪裡生,客觀說,這是個人私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沒有權力要求柴靜要時刻把自己的私生活都和愛國這麼崇高的事聯繫起來,因為霧霾,因為中美教育水平的差距,因為想跨越語言上的後天學習障礙,其實各種理由都能讓每個人有把孩子生在美國的決心和行動,柴靜有這能力,為何她就不能呢?
  愛國情操的純粹和高尚,與不分青紅皂白的道德綁架從來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愛國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道德綁架只能表現狹隘的民族觀和概念化的國家認同,一些人在諷刺柴靜的同時,不妨自己多想想,你為這個國家的每一點進步,都做了哪些?(聞新)  (原標題:柴靜美國產女刺激了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n25hnutm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